毛主席什么时候死的| lena是什么意思| 全飞秒是什么| 喷昔洛韦乳膏治什么| 气郁症是什么症状| 抓周是什么意思| 觅是什么意思| 胎儿胆囊偏大有什么影响| 甲亢查什么项目| 岬是什么意思| 怀孕了胃不舒服是什么原因| 欲言又止什么意思| 憋尿憋不住是什么原因| 奕什么意思| 新五行属什么| 子宫形态不规则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黑茶| 低血糖是什么症状| ag什么意思| 反酸水吃什么药| 衢是什么意思| 尿酸高是什么造成的| 为什么月经量少| 粗鄙什么意思| 腿抽筋吃什么药最好| 绝望是什么意思| 焘是什么意思| 梦遗是啥意思是什么| 正缘是什么| 牛肉炒什么| 尿频繁吃什么药最见效| 吃什么能| 泡鲁达是什么| 试管都有什么方案| 重庆是什么地形| 散瞳是什么意思| 阳亢是什么意思| 脾切除后有什么影响和后遗症| 伤口感染化脓用什么药| 甲钴胺是什么药| 手上螺纹多少代表什么| 猫咪喜欢什么颜色| 嘴唇上长痘是什么原因| 病毒性扁桃体炎吃什么药| 胸闷挂什么科室| 头发没有光泽是什么原因| 有什么中药可以壮阳| 硬度不够吃什么中成药| 宫外孕破裂有什么症状| 什么人从来不看医生| 啰嗦是什么意思| 孕妇多吃什么食物好| 艾滋病前期有什么症状| 稚嫩是什么意思| act是什么| 死库水是什么| 教师节唱什么歌| 公分是什么意思| 傻白甜什么意思| 什么叫有机食品| 草木皆兵是什么生肖| 感冒冒虚汗是什么原因| 12月25日是什么日子| 团长一般是什么军衔| 出殡下雨是什么兆头| 白皮书是什么意思| 澍在人名中读什么| 河北有什么特产| 什么可当| 胡字五行属什么| 驻村是什么意思| 铁观音什么季节喝最好| 饭后打嗝是什么原因| 奶油小生什么意思| 为什么有的人晒不黑| 做梦牙掉了是什么征兆| 攻心翻是什么病| 牡丹是什么植物| 猴赛雷什么意思| 白事的礼金叫什么| 什么叫做光合作用| 谌读什么| 巳时是什么时辰| 江西景德镇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太监是什么| 伊拉克是什么人种| 肌肉疼是什么原因| 伽蓝菩萨保佑什么| 6月8号是什么星座| 藏在我回忆里的那个人什么歌| 腿毛有什么用| 杜甫被后人称为什么| 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 促进钙吸收吃什么| 尿潜血是什么病| 大白条是什么鱼| 痰多吃什么药| 什么是有机食品和无机食品| 今年37岁属什么生肖| 什么颜什么色| 牙齿松动吃什么药最好| 阿莫西林和头孢有什么区别| 女性黄体期是什么意思| 鸡骨草有什么功效| 78年属什么| 庭长是什么级别| 牙合是什么字| 风指什么生肖| 甲己合化土什么意思| 办身份证要带什么| 清热解毒煲什么汤最好| 栀子花什么时候开花| 送男性朋友什么礼物合适| 肛门痒挂什么科| 眼花缭乱是什么意思| 什么的山坡| 左腹部是什么器官| 考级有什么用| 河南有什么特产| 梦见活人死了是什么意思| 魁元是什么意思| ch是什么意思| hpv59阳性是什么意思| 朋友妻不可欺是什么意思| o2o是什么意思| 什么茶不能喝| 党工委书记是什么级别| 不二人选是什么意思| 发改委主任什么级别| 碎石后要注意些什么| 消瘦挂什么科| 樱桃和车厘子有什么区别| 凤梨和菠萝有什么区别| pmi是什么| 木耳和什么菜搭配好吃| 婚煞是什么意思| u是什么元素| 北极熊是什么颜色的| 教师节什么时候| 水果什么时间段吃最好| c2可以开什么车| 风湿类风湿有什么区别| 老班章是什么茶| 做馒头用什么面粉好| 短装是什么意思| 艺字五行属什么| 什么麻料最好| 佛是什么| 82年的拉菲是什么意思| 中耳炎去药店买什么药| 血糖高适合吃什么蔬菜| 感冒头痛吃什么药| 黑今念什么| 梦见黄鼠狼是什么意思| 副局级干部是什么级别| UDCA是什么药| 检查是否怀孕要做什么检查| 百合吃了有什么好处| 国债什么意思| cb是什么意思| 脚后跟长痣有什么寓意| 猫咪能吃什么水果| 菠萝蜜过敏什么症状| 出冷汗是什么原因| 脓疱疮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儿童热伤风吃什么药| 平稳的什么| 肝郁气滞是什么意思| 全身发冷是什么原因| 类风湿吃什么药好| 口臭吃什么好| 华五行属什么| 口腔溃疡可以吃什么药| 手掌麻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六味地黄丸适合什么人吃| 女人每天吃什么抗衰老| 排骨汤什么时候放盐最好| 口腔溃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vain是什么意思| 白羊座前面是什么星座| 什么叫散瞳| 梦见婴儿是什么预兆| 双肺钙化灶是什么意思| 血压低头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脾脏结节一般是什么病| 打火机里面的液体是什么| 甲亢吃什么药好| 浪荡闲游是什么生肖| 山药长什么样| 土羊是什么字| 托马斯是什么意思| 六个坚持是什么| 纷至沓来什么意思| 为什么会有蟑螂| 梦见摘丝瓜有什么预兆| 防弹衣为什么能防弹| 倒反天罡是什么意思| 心律不齐是什么意思| 伤口增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梦见和老公结婚是什么意思| 多囊卵巢是什么意思| 轶字五行属什么| 洗假牙用什么洗最好| 什么什么之年| 什么的白塔| 长庚是什么意思| 梦见自己杀人了是什么意思| 小腹胀痛吃什么药| 智商120是什么水平| 为什么半夜流鼻血| 胃息肉吃什么好| 强势是什么意思| 枣庄古代叫什么| 为什么指甲会凹凸不平| 高血压需要注意什么| 月经不调吃什么药好| 阿拉是什么意思| 过敏是什么症状| 北海龙王叫什么| 为什么拉屎有血| 淋巴细胞百分比低说明什么问题| 火红的太阳像什么| 9月14号什么星座| 痔疮的症状是什么| 甲状腺是什么症状表现| 检测毛囊去什么医院| 什么叫戈壁滩| 手指关节疼痛是什么原因| 新生儿晚上哭闹不睡觉是什么原因| 支教回来后有什么待遇| 泉州和晋江什么关系| 桃子又什么又什么| 祠堂是什么意思| 啤酒加味精有什么作用| 膝盖疼做什么检查最好| 行房时硬度不够是什么原因| 天顶星座是什么意思| 什么的感受| 武松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巨人观是什么| 水中加什么擦玻璃干净| 家里进鸟了是什么预兆| oioi是什么牌子| 1983年出生是什么命| 哮喘吃什么药管用| 什么叫人彘| 血液四项检查是什么| 白子是什么东西| 草朋刀是什么字| vivo什么牌子| 什么是正装女士| 少将是什么级别| 电荷是什么意思| 拔牙之后吃什么消炎药| 梦见洗澡是什么意思| 黄皮果是什么水果| 早上流鼻血是什么原因| 辅助生殖是什么意思| 牙齿是什么材质| 养胃吃什么食物最好| 甲状腺滤泡性肿瘤是什么意思| 烧仙草是什么| 又拉肚子又呕吐是什么原因| 脑梗吃什么食物| 百度
| 首页 | 国学论坛 | 留言板 | 网站导航|
相关链接 首页→古籍文献→史部
古籍经部
古籍史部
古籍子部
古籍集部
今人新著
新书推荐
会员专区




 书籍名称 书籍作者 书籍评价  
史记 130卷 汉·司马迁 ★★★★ 阅读此书

司马迁,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大约卒于汉武帝征和三年 。
汉武帝太初元年,司马迁开始编写《史记》。大约在征和二年,基本上完成了编撰工作。
《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 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

汉书 100卷 汉·班固 ★★★★ 阅读此书
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人,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八年。父亲班彪是一个史学家,曾作《后传》六十五篇来续补《史记》。《汉书》就是在《后传》的基础上完成的。和帝永元元年,班固随从车骑将军窦宪出击匈奴,参预谋议。后因事入狱,永元四年死在狱中。那时《汉书》还有八表和《天文志》没有写成,汉和帝叫班固的妹妹班昭补作,马续协助班昭作了《天文志》。班昭是"二十四史"中绝无仅有的女作者。
《汉书》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它的记事始于汉高帝刘邦元年,终于王莽地皇四年。
《汉书》的体例与《史记》相比,已经发生了变化。《史记》是一部通史,《汉书》则是一部断代史。《汉书》把《史记》的"本纪"省称"纪","列传"省称"传","书"改曰"志",取消了"世家",汉代勋臣世家一律编入传。这些变化,被后来的一些史书沿袭下来。

后汉书 120卷 南朝宋·范晔 ★★★★ 阅读此书

范晔(398—445年),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今河南淅川)人。
《后汉书》井井有条地叙述了东汉一代的历史兴亡大势,错落有致地描画出东汉一代的社会、民情与人物百态。刘知几称赞《后汉书》“简而且周,疏而不漏”(《史通·补注》),王应麟则说:“史裁如范,千古能有几人?”(王先谦《后汉书集解》引)都充分肯定了他这方面的成就。

三国志 65卷   ★★★★ 阅读此书

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人,生于汉后主刘禅建兴十一年,死于晋惠帝元康七年。他在蜀汉做过官,三十岁时,蜀汉政权灭亡,入晋后做过晋平令、著作郎。陈寿写《三国志》以前,已出现一些有关魏、吴的史作,如王沈的《魏书》,鱼豢(换)的《魏略》,韦昭的《吴书》等。《三国志》中的《魏书》、《吴书》,主要取材于这些史书。蜀政权没有设置史官,无专人负责搜集材料,编写蜀史。《蜀书》的材料是由陈寿采集和编次的。陈寿写书的时代靠近三国,可资利用的他人成果并不多,加上他是私人著述,没有条件获得大量的文献档案。我们阅读《三国志》时,就会发现陈寿有史料不足的困难,内容显得不够充实。陈寿没有编写志。我们要了解三国时代的典章制度,只好借助于《晋书》。
《三国志》,六十五卷,包括《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
《三国志》善于叙事,文笔简洁,剪裁得当,当时就受到赞许。与陈寿同时的夏侯湛写作《魏书》,看到《三国志》,认为没有另写新史的必要,就毁弃了自己的著作。后人更是推崇备至,认为在记载三国历史的史书中,独有陈书可以同《史记》、《汉书》相媲美。因此,其他各家的三国史相继泯灭无闻,只有《三国志》一直流传到现在。


晋书 130卷 唐·房玄龄 ★★★★ 阅读此书

贞观二十年(646年),李世民决定重修晋史。于贞观二十二年(648年)修成了130卷的《晋书》。唐太宗亲自为书中的《宣帝纪》、《武帝纪》和《陆机陆云传》、《王羲之传》写了论赞,所以《晋书》旧题“唐太宗文皇帝御撰”。
《晋书》有帝纪10卷、志20卷、列传70卷、载记30卷,记述西晋武帝太始元年(265年)到东晋恭帝元熙九年(420年)两朝共156年的历史。书中还追述晋的先世司马懿等自汉末以来的事迹,旁及十六国的君主和名臣,包罗的范围是很广泛的。

宋书 100卷 南朝梁·沈约 ★★★★ 阅读此书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吴兴郡武康县(今浙江德清)人。
齐武帝永明五年(487年)春,沈约奉命修撰《宋节》,次年二月完成纪、传部分,梁初写成30卷的志,全书告成。全书共百卷,包括本纪10卷,列传60卷,志30卷。记事始于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年),迄于宋顺帝升明三年(479年),记载了南朝刘宋政权60年的史事。
《宋书》到北宋时已有很多缺失。后人杂取《高氏小史》、《南史》等书作了增补。现在的《宋书》虽仍为百卷,但有些篇章已非原帙。

南齐书 59卷 南朝梁·萧子显 ★★★★ 阅读此书

萧子显,字景阳,南朝历史学家、文学家。出身皇族,萧子显博学多识,长于写作,又是自齐入梁的贵族人物,对南齐许多史事、王室情况是熟悉的或是亲自经历过的,加之梁朝取代南齐,未经重大战乱,许多图书文籍得以保存,都为萧子显撰著史书提供了有利条件。
《南齐书》记述南朝萧齐王朝自齐高帝建元元年至齐和帝中兴二年,共二十三年史事,是现存关于南齐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原名《齐书》,至宋代为区别于李百药所著《北齐书》,改称为《南齐书》,撰著者为萧子显。 《南齐书》现存五十九卷,其中帝纪八卷,志十一卷,列传四十卷。
所缺一卷为《自序》。
《南齐书》文字比较简洁,文笔流畅,叙事完备。列传的撰写,继承了班固《汉书》的类叙法,又借鉴沈约《宋书》的代叙法,能于一传中列述较多人物,避免人各一传不胜其烦的弊病。又书中各志及类传,除少数外,大都写有序文,借以概括全篇内容,提示写作主旨。

梁书 56卷 唐·姚察 姚思廉 ★★★★ 阅读此书

姚察,字伯审,吴兴武康人,南朝历史学家。历经梁、陈、隋三朝,于陈朝任秘书监、领大著作、吏部尚书等职,于隋朝任秘书丞。入隋后于文帝开皇九年又受命编撰梁、陈两代历史,未竟而卒。临终时遗命,嘱其子姚思廉继续完成撰史工作。
姚思廉,字简之,姚思廉在撰史工作中,充分利用了其父已完成的史著旧稿。自贞观三年至贞观十年,历时七年最终完成了《梁书》与《陈书》的撰写工作。
《梁书》有本纪6卷,列传50卷,合56卷。记事起于公元502年梁武帝萧衍称帝,止于557年陈霸先灭梁。
姚察及姚思廉父子虽为史学家,但都有较深厚的文字素养,于史文撰著方面,文字简洁朴素,力戒追求辞藻的华丽与浮泛,继承了司马迁及班固的文风与笔法,在南朝诸史中是难能可贵的。

陈书 36卷 唐·姚察 姚思廉 ★★★★ 阅读此书

《陈书》36卷,有本纪6卷,列传30卷。记事起于557年陈霸先称帝,终于589年隋
灭陈,包括陈朝一代33年的历史。
《陈书》的史料来源除陈朝的国史和姚氏父子所编旧稿外,还有陈《永定起居注》
8卷,《天嘉起居注》23卷,《天康光大起居注》10卷,《太建起居注》56卷,《至德
起居注》4卷等历史材料和他人撰写的史书,如顾野王的《陈书》3卷,傅縡的《陈书》
3卷,陆琼的《陈书》42卷等。

魏书 114卷 北齐·魏收 ★★★★ 阅读此书

魏收字伯起,巨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县西)人。生于北魏宣武帝正始四年(507年);卒于北齐后主武平三年(572年)。
《魏书》是北齐政权设立史馆修撰的一部史书。它的撰写工作开始于北齐天保二学(551年),完成于天保五年(554年)。
《魏书》是一部纪传体史书,全书共130卷,80余万字,有十二本纪14卷,列传96卷,
十志20卷。《魏书》主要记述自北魏道武帝登国元年(公元386年)到东魏孝静帝武定八年(公元550年),北魏和东魏两个政权共160余年的历史。

北齐书 50卷 唐·李百药 ★★★★ 阅读此书

李百药(公元565--648年),字重规,定州安平(今河北安平)人,出身仕宦之家。李百药从小好学,博览经史著作,隋初曾任太子舍人,袭父爵为安平公。贞观二十二年卒,享年八十四岁。
《北齐书》,五十卷,其中本纪八卷,列传四十二卷。
北魏末年,北方六镇发生声势浩大的反叛浪潮,后出身于怀朔镇低级武官的高欢获得了对二十余万鲜卑人的领导权,控制了北魏朝政。公元534年,高欢所立的孝武帝元修被逼西奔长安,高欢于是另立孝静帝元善见,迁都邺城,史称东魏。公元 550年,高欢之子高洋废孝静帝自立,建立北齐。东魏、北齐统治区域南至长江,与梁、陈两朝先后对峙,西边在今山西、河南、湖北,与西魏、北周分界。公元577年,北齐被北周吞并。
《北齐书》本名《齐书》,宋时才加一“北”字而成今名。它虽以记载北齐历史为主,但实际上记述了从高欢起兵到北齐灭亡前后约八十年的历史,集中反映了东魏、北齐王朝的盛衰兴亡。
《北齐书》在流传过程中残缺严重,现在只有十七卷保持原貌,其他都是后人用。《北史》等著作增补,这使《北齐书》的价值大大降低。但即便如此,它还是为我们了解东魏、北齐历史提供了一部断代史著作。

周书 唐·令狐德棻等 ★★★ 阅读此书


令狐德棻,宜州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于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出生于名
声显赫的士族之家。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年)逝世,年84岁。
贞观三年(629年)周史的修撰由令狐德棻和岑文本负责,贞观十年(637年),《周书》全部完成。
《周书》有帝纪8卷,列传42卷,共50卷。记载北周(包括西魏)的历史,时间溯
自534年东西魏分裂,止于581年隋文帝灭周立隋。

隋书 85卷 唐·魏徵等 ★★★★ 阅读此书

《隋书》共八十五卷,其中帝纪五卷,列传五十卷,志三十卷。本书由多人共同编撰,分为两阶段成书,从草创到全部修完共历时三十五年。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令狐德提出修梁、陈、北齐、北周、隋等五朝史的建议。次年,唐朝廷命史臣编修,但数年过后,仍未成书。贞观三年(公元629年),重修五朝史,由魏征“总知其务”,并主编《隋书》。
《隋书》是现存最早的隋史专著,也是《二十五史》中修史水平较高的史籍之一。
首先,它有明确的指导思想。下令修隋史的唐太宗亲历了灭隋的战争,在执政之后,他经常谈论隋朝灭亡的教训,明确提出“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的看法。汲取历史教训,以史为鉴就成了修隋史的指导思想。其次,《隋书》弘扬秉笔直书的优良史学传统,品评人物较少阿附隐讳。主编魏征刚正不阿,他主持编写的纪传,较少曲笔,不为尊者讳。如隋文帝之“刻薄”专断,“不悦诗书”,“暗于大道 ”,隋炀帝矫情饰貌,杀父淫母,“锄诛骨肉,屠剿忠良”等情况,都照实写来,了无隐讳。
再次,《隋书》保存了大量政治、经济以及科技文化资料。其中十志记载梁、陈、北齐、北周和隋五朝的典章制度,有些部分甚至追溯到汉魏。

南史 80卷 唐·李大师 李延寿 ★★★ 阅读此书

  李大师(公元570--628年),相州(今河南安阳)人,南朝末期由隋入唐的历史学家。隋末,李大师曾参加农民起义领袖窦建德建立的夏政权,任尚书礼部侍郎。因此,在唐初流放到西会州(今甘肃境内),后遇赦放回,死于唐太宗贞观二年(公元628年),所撰《南史》与《北史》未能成书。此后,由李延寿继续撰成,合称为《南北史》。
  李延寿,字遐龄,生卒年代已不可确知,大约卒于唐高宗仪凤年间(公元676--679年),唐初历史学家,曾任崇贤馆学士,官至符玺郎。唐太宗时,李延寿曾参加《隋书》纪、传、志和《晋书》的编写,又参预唐朝国史的编纂工作。但他主要成就在于承接其父未竟的事业,完成《南史》与《北史》的写作。
  《南史》是合南朝宋、齐、梁、陈四代历史为一编的纪传体史著,记事起自南朝宋武帝刘裕永初元年(公元420年),止于陈后主陈叔宝祯明三年(公元589年),记述南朝四代一百七十年的历史。
  《南史》以《宋书》、《南齐书》、《梁书》及《陈书》为本,删繁就简,重新编纂,成书于唐高宗显庆四年(公元659年)。《南史》有本纪和列传,无表、志。本纪十卷,列传七十卷,共八十卷。其编撰方法按朝代顺序、帝王在位先后,排列各朝帝王、宗室、诸王、大臣等纪传。

北史 100卷 唐·李大师 李延寿 ★★★★ 阅读此书

《北史》一百卷,其中本纪十二卷,列传八十八卷。记述北朝从公元386年到618年,魏、齐(包括东魏)、周(包括西魏)、隋四个封建政权共二百三十三年的历史。作者李延寿,唐初相州(今河南安阳)人,曾任史官,参与修撰《隋书》、《晋书》,并另外著有《南史》。
《北史》主要在魏、齐、周、隋四书基础上删订改编而成,但也参考了当时所见各种杂史,增补了不少材料。
总的来看,《北史》虽有内容偶呈芜杂之弊,但毕竟体例完整、材料充实、文字简炼,在后代颇受重视,以致魏、齐、周三书唐以后皆残缺不完,后人又多取《北史》加以补足。作为研究北朝历史的资料,《北史》与魏、齐、周、隋四书有互相补充的作用,不可偏废。

旧唐书 200卷 后晋·刘昫等 ★★★★ 阅读此书

早在后梁、后唐两代,就已经开始了搜集资料、编撰唐史的准备工作。《旧唐书》的正式编撰始于后晋高祖天福六年(941年),完成于出帝开运二年(945年),历时4年多。最初由宰相赵莹监修,做主持工作,他在组织人员、收集史料和确定体例上,做了大量工作。以后担任宰相的桑维翰、刘昫也相继担任监修。参加具体编写的是张昭远、贾纬、赵熙等9人。在全书最后完成时,正好是刘昫任监修,由他领衔奏上,所以《旧唐书》题为刘昫等撰。
《旧唐书》由纪、传、志三部分组成,共有200卷。
《新唐书》修成后,《旧唐书》就不再传世。直到明朝嘉靖年间,闻人诠多方搜求,重新刊刻,才又流行于世。到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时,才正式把新旧唐书并列于正史。


新唐书 225卷 宋·欧阳修、宋祁 ★★★★ 阅读此书

《新唐书》是由欧阳修、宋祁、范镇、吕夏卿等人编撰的。
庆历五年(1045年),宋仁宗下诏开局修《唐书》,至嘉祐五年(1060年)最后完成。
全书由纪、志、表、传四部分组成,共225卷。
《新唐书》比起《旧唐书》来,确有自己的一些特点和优点。首先,《新唐书》的作者对志下了一番功夫,增加了以前各史所没有的《仪卫志》、《兵志》。其他几个志也各增补了新资料,质量多在《旧唐书》之上。

旧五代史 150卷 宋·薛居正等 ★★★★ 阅读此书

《旧五代史》原来称为《五代史》,或《梁唐晋汉周书》,共150卷。完成于宋太
祖开宝六年(973年)四月至第二年闰十月,由薛居正监修,卢多逊、张澹、李昉等人
同修。后来欧阳修《五代史记》问世后,称为《新五代史》,薛居正等所修的史书就被
称为《旧五代史》。 《旧五代史》由《梁书》、《唐书》、《晋书》、《汉书》、《周书》、《杂传》、
《志》7个部分组成。各代的《书》是断代史,《志》则是五代典章制度的通史,《杂
传》则记述包括十国在内的各割据政权的情况。这种编写体例使全书以中原王朝的兴亡
为主线,以十国的兴亡和周边民族的起伏为副线,叙述条理清晰,较好地展现了这段历
史的面貌。

新五代史 74卷 宋·欧阳修 ★★★★ 阅读此书

《新五代史》是欧阳修私修的史书。中国古代本来有私家修史的传统,但隋文帝时下诏禁止私人修史,正史都由官修,欧阳修的《新五代史》是唐以后唯一的一部私修正史。
在景祐三年(1036年)之前,已着手编写,到皇祐五年(1053年)基本完成。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八月,在欧阳修去世一个月后,下诏命他的家人奏上。
《新五代史》由本纪、列传、考、世家、年谱、四夷附录六部分组成,共74卷。在编撰体例上,欧阳修不按朝代界限,打破了《旧五代史》一朝一史的体系,把五代的本纪、列传综合在一起,依时间的先后进行编排。欧阳修还分类编排列传,分列了《家人传》、《死节传》、《杂臣传》等等。

宋史 496卷 元·脱脱等 ★★★★ 阅读此书

《宋史》,元脱脱(托克托)等主持修撰。
四百九十六卷。包括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字数多达500多万。
元至正三年,设局重修《宋》、《辽》、《金》三史,以丞相脱脱为都总裁,五年四月《宋史》告成。于北宋及南宋高孝光宁四朝,据宋王朝国史旧本,比较详赡;于理宗、度宗两朝,缺了漏很多。成书时间不及三年,纪志表传间时有矛盾;至有一人两传、一事数见等毛病。全书篇幅浩大,所收列传人物多至二千人,诸志保存了不少原始资料。

辽史 116卷 元·脱脱等 ★★★★ 阅读此书

与《宋史》一样,《辽史》也是元朝至正三年(1343年)四月开始纂修的,在至正四年三月(1344年)便完成了。
全书一百一十六卷,包括本纪三十卷,志三十二卷,表八卷,列传四十五卷,国语解一卷。记事起于唐咸通十三年(872)耶律阿保机出生,迄于辽天祚帝保大五年(1125)辽亡,共253年史事。本书较系统地记载了我国古代契丹族建立的辽朝二百多年的历史,并兼载辽立国以前契丹的状况,以及辽灭亡后耶律大石所建西辽的概况,是研究辽和契丹、西辽的重要史籍。

金史 135卷 元·脱脱等 ★★★★ 阅读此书

《金史》撰成于元代,全书一百三十五卷,其中本纪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传七十三卷,是反映女真族所建金朝的兴衰始末的重要史籍。
《金史》是元修三史之一,最早议修于元世祖中统二年(公元1261年),以后在至元元年、十六年,以及仁宗朝、文宗朝都分别议论过修史的事,都因义例难定未付诸实行,直到元顺帝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才决定"各与正统",《辽》、《金》、《宋》三史分别撰修。翌年十一月,《金史》告成,前后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修三史的都总裁官是右丞相脱脱,参加修《金史》的有铁木尔塔识、张起岩、欧阳玄、王沂、杨宗瑞等,其中欧阳玄的贡献最为突出,他制订《金史》撰修的发凡举例,书中的论、赞、表、奏皆他属笔。


元史 210卷 明·宋濂等 ★★★★ 阅读此书

洪武元年十二月(1368年),朱元璋下诏编修《元史》,命中书左丞相李善长为监修,宋濂、王祎为总裁官,并组成了16人的编修班子。第二年二月正式开局修史,至八月就完成了元顺帝元统元年以前的部分。接着又派人到各地征集史料。
洪武三年二月(1370年)再次开局,继续修史,这次除仍用宋、王2人为总裁官外,只有1人参与了前一次的编修,其余人员都是新人。至七月,全书修成。《元史》编修前后总共用了331天,参加修史的人员前后共31人。
《元史》是记载自元太祖成吉思汗统一漠北,建立大蒙古国至元朝灭亡160余年历史的史书。《元史》全书210卷,其中本纪47卷、志58卷、表8卷、列传97卷。
明朝修《元史》时,元朝的各位皇帝的《实录》、《后妃功臣列传》是《元史》本纪和列传的重要资料来源。《元史》的《志》和《表》则主要取材于元朝所修《经世大典》。

明史 332卷 清·张廷玉等 ★★★★ 阅读此书

《明史》是清代官修的一部反映我国明朝(1368—1644年)历史情况的纪传体通史。全书336卷,其中目录4卷、本纪24卷、志75卷、表13卷、列传220卷,其卷数在二十四史中仅次于《宋史》,但其修纂时间之久,用力之勤却大大超过了以前诸史。修成之后,得到后代史家的好评,认为它超越了宋、辽、金、元诸史。清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
记》卷31中说:“近代诸史自欧阳公《五代史》外,《辽史》简略,《宋史》繁芜,《元史》草率,惟《金史》行文雅洁,叙事简括,稍为可观,然未有如《明史》之完善者。”
经过近50年的努力(1678—1723年),《明史》纂修的主要工作可以说已经基本完成了,雍正元年(1723年),清廷重开史局,以隆科多、王顼龄为监修,张廷玉为总裁,在王氏《明史稿》(310卷本)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增损、考订、修改,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二月,由大学士张廷玉进呈,乾隆四年(1739年)正式刊行,《明史》终
于完成了。如果从顺治二年(1645年)始修算起,直至乾隆四年正式刊行,《明史》的纂修至刊行经历了近一个世纪。

清史稿 529卷 近人·赵尔巽 ★★★★ 阅读此书(上)
阅读此书(下)

自1914年设立清史馆起,历时十四年修成。先后参加缩写的有柯劭忞等一百多人。本书体例一如历代的正史,分为本纪、志、表、列传四个部分,共五百二十九卷。
本书记事上起努尔哈赤称帝,下至宣统三年清朝灭亡时为止。其中一些列传还涉及到辛亥革命以后的张勋复辟、溥仪离宫后出走天津、王国维投北京昆明湖自杀等事件。本书大部分依据《清实录》、《宣统政纪》、《清会典》、《国史列传》和一些档案资料写成,编者对这些史料汇集起来,初步作了整理,使读者能够得到比较详细系统的有关清代历史的素材。而且有些志和清末人物的列传,并非取材于常见的史料,当另有所本。因此,本书仍有它的参考价值。


资治通鉴 294卷 宋·司马光等 ★★★★ 阅读此书

司马光(1019-1086年),字君实,宋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他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神宗用王安石变法,司马光因政见不同,受到排斥,居闲职15年,专事《通鉴》的写作。哲宗继位,政局发生变化,司马光当了6个月宰相后辞世。
司马光初成战国至秦二世八卷,名为《通志》,进呈于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奉命设书局继续编撰,至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完成,历时十九年。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取材除正史外,尚有野史、文集等二百二十二种。帮助编撰者有刘恕、范祖禹等,各展所长,由光总其成。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经济、文化所占篇幅较少。书名「资治」,目的在于帮助统治者从历代治乱兴衰之中汲取鉴戒。全书贯串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史事,有「考异」以说明取材不同之故,有「目录」以供查阅之用,为历史研究工作提供了较系统而完备的资料。

续资治通鉴 220卷 清·毕沅 ★★★★ 阅读此书

毕沅(1730—1797年),字湘衡,号秋帆,因从沈德替学于灵岩山,自号灵岩山人。清经史学家,文学家。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进士,廷试第一,状元及第,援翰林院编修。乾隆五十年累官至河南巡抚,第二年擢湖广总督。嘉庆元年(1796年)赏轻车都尉世袭。病逝后,赠太子太保,赐祭葬。其墓在吴县木渎。
《续资治通鉴》上承《资治通鉴》,起自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迄于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以编年体形式记载宋、辽、金、元的历史,前后四百零九年。
续资治通鉴》取材宏博,考证谨严,编排合理,总引资料达三百余种,纠正了以往宋史专著详北宋略南宋的偏颇,还增加了少数民族的资料。梁启超对该书评价极高,以为有毕《鉴》则各家续《鉴》皆可废也。

唐才子传 10卷 元·辛文房 ★★★★ 阅读此书

辛文房,西域人,能诗,泰定元年(1324)官居省郎之职。此书成于元成宗大德甲辰(1304),共收唐五代诗人传记278篇,传中附及120,合计398人。
唐代许多诗人在旧史中无传可稽,辛氏广采资料,"游目简编,宅以史集,或求详累帙,因备先传,撰以成篇,斑斑有据,以悉全时之盛,用成一家之言"(《唐才子传·引》)其中一些史料,例如记载诗人登进士第年等,十分可贵;"传后附以论,多掎摭诗家利病,亦足以津逮艺林"(《四库全书总目》)。辛氏虽为众多的唐代诗人立传,而其主旨却似乎在因人而品诗,重点在标其诗格,而不在考叙行迹,所以其中叙述诗人生平部分,杂采文集、笔记、小说等,而又缺乏必要的鉴辨,史实的疏误甚多。相反,辛氏或摘取作家本人及他人诗文,或采择前人旧评,或在前人旧评基础上有所增饰,或自出新意,品评诗歌,则颇具启发性。所以,"此书的主要价值与其说在提供诗人传记史料方面,倒不如说是在唐诗的品评方面。"(陶敏、李一飞《隋唐五代文学史料学》)但它毕竟是唯一的一部唐代诗人传记,故历来为研究者所重视。

大唐新语 13卷 唐·刘肃 ★★★★ 阅读此书

 《大唐新语》,又名《唐新语》、《大唐世说新语》、《唐世说新语》、《世说》、《大唐新话》等。
刘肃,宪宗元和时人。书成于元和二年(807),系仿照刘宋临川王义庆《世说新语》体例而作。 此书以记言为主,但皆因事而记,即言行兼载,可由此窥知高祖至代宗朝政治事件和社会风尚,其中有些记载较两《唐书》为胜,还有一些地方可补两《唐书》的缺漏:(1)有一些为两《唐书》未载的重要人物事迹,如李渊起兵太原后,李靖在长安捕杀李渊亲族,李渊克长安后欲杀之,临刑赦免,后李靖任岐州刺史时,被诬告谋反,赖某御史解救,而两《唐书》李靖传皆失载。(2)有不少两《唐书》无传的官吏的事迹,赖此书得以流传。(3)有些不见于两《唐书》的疏奏、弹文、手诏、榜文的片段,赖此书保存下来。(4)"著述"篇列述唐代撰著,亦有参考价值,如记《唐六典》时则云"迄今行之",和韦述所称"亦不行"正相反。

 
第一页
共29 种书
 
 
 
网站声明| 网站导航 | 推荐网站 | 友情联接
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公司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合办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心理疾病吃什么药 同房痛什么原因引起的 乳酸脱氢酶高是什么原因 月经总推迟是什么原因 neo什么意思
霸王别姬讲的是什么故事 睡衣什么面料最好 无疾而终是什么意思 雷字五行属什么 什么叫四维空间
16年是什么年 宫颈息肉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马路杀手是什么意思 睾丸肿痛吃什么药 什么叫抑郁症
早上不晨勃是什么原因 腹泻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阴道壁是什么样的 肾结石吃什么水果好 羿字五行属什么
手腕长痣代表什么意思hcv8jop4ns4r.cn 基础代谢是什么意思hcv8jop3ns6r.cn 朱迅和朱军是什么关系hcv7jop6ns6r.cn 今年71岁属什么生肖cl108k.com 颈椎病引起的头晕吃什么药hcv9jop1ns6r.cn
痛经是什么原因引起的hcv8jop2ns7r.cn 腿水肿是什么原因hcv9jop8ns3r.cn 提踵是什么意思tiangongnft.com foreplay是什么意思hcv9jop2ns3r.cn 戴银饰变黑是什么原因hcv9jop6ns8r.cn
什么什么和谐hcv9jop5ns9r.cn 母胎单身是什么意思hcv7jop9ns4r.cn 肝昏迷是什么症状hcv8jop7ns2r.cn 看乳房挂什么科hcv9jop5ns2r.cn 卡布奇诺是什么意思hcv8jop9ns2r.cn
点灯是什么意思hcv9jop3ns0r.cn 肠憩室是什么意思hcv8jop2ns7r.cn 为什么天上会下雨hcv8jop5ns8r.cn 唔该是什么意思hcv8jop0ns4r.cn 1207是什么星座hcv8jop0ns8r.cn
百度